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记者 李静 徐宁
从北京环球影城的零售岗到麦当劳的门店兼职,越来越多企业向退休人员伸出橄榄枝,“60后”短期内成了用工市场“香饽饽”。有观点认为,这与即将于今年9月份实行的社保新规有关,并分析“退休再就业”可能会成为今后的一种社会常态。
相关专家认为,在当下老龄化进程中,退休人员重新就业能缓解一部分用工痛点,迎合部分人员的再就业诉求。然而在现实情况中,工伤认定难、数字技能短板等问题仍让银发就业之路面临不少堵点。
从社会层面看,如何让老年人就业更有保障,“银发族”的潜能被主动发现而不是被动使用,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退休老人频繁收到企业橄榄枝
8月以来,北京环球影城发布两则招聘信息,涉及零售服务人员和预备厨师/助理岗位。以零售服务人员为例,招聘要求为正式退休人员(已取得退休证),拥有初中以上学历,每个班次4-8小时,薪资待遇为30元/小时,能够接受长时间站立工作,负责零售店的商品介绍、销售盘点等工作。
事实上,餐饮行业招聘退休人员早已不是新鲜事。在招聘网站上,麦当劳北京及上海的多家门店都放出了针对退休人员的招工需求,要求为:长期兼职,弹性工作制,时薪为15元-25元。麦当劳于8月12日回应媒体称,严格依照法律规定及政府指导用工政策,退休返聘人员等劳务关系员工亦享受符合法规政策的报酬及商业保险。
有观点将此类用工变化与即将于9月1日施行的社保新规关联——最高人民法院发布,企业将严格执行社会保险强制缴纳规定金惠配资,任何规避社保缴纳的私下协议都将无效。
山东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山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学会副会长崔树义分析,更主要的原因是和目前我国老龄化速度加快、程度提高,以及老年人群体以低龄老人为主的年龄结构有关,特别是新退休的“60后”老人,他们在一些岗位上有更强的竞争优势。
记者在中国老年人才网招聘启事上发现,提供的职位包括保洁、护理、普法宣传员等,大多岗位月薪2千到8千元不等。在就业市场,记者走访发现,除了一些简单服务型工作,还有少量文员等岗位。
一家餐饮店老板告诉记者,招聘退休人员的吸引力在于低成本和高稳定,这类岗位时薪相对较低,且退休人员工作态度更稳定,“是控制成本的一种方式”。
老年人从主动求职到受市场欢迎
民政部发布的《2024年度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公报》显示,2024年人口老龄化进程持续加快,老年人口规模和占比再创历史新高。截至去年末,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超3.1亿,占总人口22.0%,较2023年增加1334万人。全国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离退休人员1.47亿人,同比增加543万人,同比增速为3.8%。
庞大的老年群体中,不少人有就业意愿。据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2023年调查,中国60岁-69岁低龄老年人中有45%有就业意愿。
记者查询老龄科研中心数据发现,60岁以上劳动者的就业分布中,家政服务、保安、社区服务位列前三,分别吸纳了34%、28%和15%的老年从业者。
“身体好、闲不住,想找点事做。”这是63岁退休人员王阿姨的想法。对她而言,再就业不仅是为了适当补贴家用,也能充实生活。
过去,退休再就业主要集中在两类场景:“补贴家用型”低技能岗位和“发挥预热型”高技能返聘。如今,这一格局正在改变,中小微企业开始将需求拓展到大量普通服务岗位。
老年人的价值似乎正被重新评估。崔树义分析,积极老龄化的核心要义之一,就是不要将老年人视为负担,而是要将其视为资源,努力争取“银发红利”。老年人的优势在于阅历和经验丰富,性格稳重,专注务实,社会资本积累多等等。但老年人再就业也有明显劣势,除因身体机能衰退而不宜从事重体力劳动以外,在数字时代,最大的劣势是技术劣势,特别是数字技术劣势。
如何疏通老年人再就业堵点
崔树义指出,退休人员通过再就业取得更多收入,可以缓解因老龄化程度高和老年抚养比高而给家庭和社会带来的养老压力,提高老年人及其家庭的生活质量。但与此同时,完善超龄劳动保障制度也迫在眉睫。
“随着老龄化程度的加深和劳动年龄人口的减少,将会有越来越多的超龄老人加入就业大军,企业有雇用超龄老人的自主权,这是一种趋势。”崔树义表示,应该顺应这一趋势,支持鼓励老年人就业,并对障碍老年人再就业的有关规定进行修订。
近年来,济南市青联委委员、山东隆湶律师事务所主任李富民也关注到多起超龄劳动者的用工纠纷。“结合司法案例来看,这类纠纷主要集中在支付拖欠工资报酬、工伤保险权益纠纷、提供劳务者受损害赔偿等方面。”
在他看来,当前老年人再就业的法律保障尚有待于完善。第一,劳动关系认定模糊,劳动者达到法定退休年龄且享受养老保险待遇后,与用人单位的用工关系被认定为劳务关系而非劳动关系。第二,法律适用标准不统一,司法实践中对老年人再就业的权益保障存在地区差异。第三,制度衔接问题,现行社保制度未解决养老保险与再就业的矛盾问题,社保关系难以灵活衔接。
如何保护超龄老人的就业权益?崔树义建议,首先,应转变观念,将其视为一种正常现象,反对就业歧视,保护其合法就业权益,及时制定出台有关配套政策;其次,应创造更多适合老年人特点的就业岗位;再者,应加强有就业意愿老年人的技能教育和培训金惠配资,尤其是要帮助他们跨越数字鸿沟。此外,应保护其人身权益,用人单位应为其购买人身意外保险。
天创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